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创业在晚唐 > 第四十七章 :永祚(感谢盟主水瓶没弄好)

第四十七章 :永祚(感谢盟主水瓶没弄好)(1 / 2)

乾符元年,十二月十二日,唐军兵败白术水。

十二月十三日,溃军掠唐安。

十二月十四日,南诏军过斜江水,分兵四掠,破晋原、唐安、蜀州、新津等地。

四野之民及诸溃军奔成都,时川西大将杨庆复移营双流,发果毅二百收拢溃兵,诸兵不肯诣,欲擅归成都,杨庆复擒斩凤翔都将刘鸣雄等八人,诸军肃然。

而赵怀安携保义都入双流,抵御南诏兵锋。

川西进入了最寒冷的时间。

……

寒风中,赵怀安裹着袄子,带着赵六、老墨两人在双流城内寻柴。

实在没办法啊,自杨帅移兵双流,收拢溃兵,加固防线,这双流城早就挤得人山人海。

成都附近乡野的土豪们纷纷裹兵涌进了双流,而一些手段大的,背景通成都的,则是带着家当直奔成都。

四年前,他们就是这样奔的,四年后再跑一次,除了感慨国朝艰难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情绪。

毕竟南诏人能抢的也就是粮食,土地庄园又带不走,等朝廷大兵一到,就是他们返乡之时。

到时候老爷还是老爷。

而除了这些土豪们,一些溃兵也试图进入他们的队伍逃回成都,但被杀了一批后,果然少了。

但真实的情况如何,就不是外人能清楚的了。

而除了这些土豪们,双流城内大多数的还是难民,这些人是最早撤到双流城的,后来杨庆复抵达双流,也试图将城内难民赶出城,但因为怕引起骚乱,一直就忍住了。

大量的难民涌入双流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城内薪柴耗尽,万余大军的取暖、做饭都需要柴禾,可已经没有樵夫敢冒险出城去附近山林樵采了。

所以城内薪柴一日贵过一日,也一日少过一日,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冻死。

此时,赵怀安带着赵六、老墨两人,就是去突将那边寻鲜于岳,托他帮忙发点薪柴到营里。

现在赵怀安的保义都扎营在双流城的西北角,和豆胖子几个逃出来的土团毗邻。

大伙挤在一起抱团取暖,其中只有赵怀安有人脉,所以大伙送了点礼物,托赵怀安去内城想想办法。

哎,时局艰难啊。

此时,赵怀安与赵六、老墨走在土道上,街两边时不时就能看到冻倒的尸体,都是被扒了干净丢在下水道两侧。

此时双流混乱一片,压根没有人来收敛这些东西。

看着这番末日景象,老六叹了一口气:

“尸都僵在沟里,后面开春不得疫病嘛。”

赵怀安心情同样低落,哼了句:

“哪还顾得上开春,这要是再不开城出去樵采,大伙都要冻死。”

几人又是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但纵然不看又如何呢?两边散发着浓烈的血腥味,即便在寒冷的冬日都化不开啊。

民生多艰不再是文人笔下的矫揉造作,而是现实。

双流城不大,从西北角往内城衙署区域走,不过二里路,很快他们就见到一杆大纛,正是川西大将杨庆复的的节旗。

作为杨庆复的牙军,成都突将都被安排在县署大院的两厢,而鲜于岳就在东面某一个院子里。

赵怀安正要上前,忽然看到南面道上排了不少人,简直比市场还热闹。

赵六是个爱凑的,忙跑过去,挤进了人群。

赵怀安也不管赵六,带着老墨,就准备去县署。

此时县署附近的四道,都已经摆满了鹿角,一些披甲执锐的牙兵正虎视眈眈看着四周行人,尤其是南面闲人最多的那片。

赵怀安上去,找到一位赤幞头的军吏,叉手行礼:

“这位袍泽,在下保义都将赵怀安,想问突将都头鲜于岳可在署内。”

赵怀安说话的时候,旁边的老墨已经将符节、腰牌都递给了对面那人。

这赤幞头的军吏扫了一眼,又看向赵怀安,审视一番后,展颜:

“不巧,鲜于都将刚刚去幕府议事,要不赵兄稍后再来?”

赵怀安沉默。

果然是小鬼难缠,眼前这人连个介绍都不给,可见压根没看得上自己。

赵怀安笑着抓着赤幞头军吏的手,两粒金豆子已经塞进了对方的手心里,笑着道:

“袍泽,在下的确有急事,可否兄弟去衙署内问一问。”

那军吏笑了笑,点了点头,对旁边几个吏士吩咐了一番,然后就回了衙署。

这人也怪坏的,也不说问还是不问,赵怀安怕到时候找不到自己,就只能在原地傻站着。

寒风吹着,赵怀安想着这一路所见,某种念头越发强烈。

此前和便宜大兄鲜于岳抵足夜谈的时候,他说自己门第太差,必须要跟对贵人,这一刻赵怀安有了切身体会。

在体制内混,真的是没背景不行啊。

赵海安在原地跺了跺脚,心里想着:

“也不知老王那事办的如何了。”

老王就是逃亡路上追随自己的王铎,入城后,他本来是要归营中军的,但节度使牛丛压根不在双流,所以王铎只能暂留双流。

最新小说: 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 红楼春趣 假太监从推倒太子妃开始 ????????? 惹上白月光就跑[快穿] 天道送媳妇,真假千金在一起了 把清冷师尊逼疯 比我大十五岁怎么了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