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58章 持戈为武,止戈为武

第758章 持戈为武,止戈为武(1 / 2)

('一番交流下来,韩爌和袁可立相谈甚欢。

但是一起商讨的黄立极,却有些不大高兴。

因为那两人明显更加亲近,他这个被认为是阉党残余的人,却被排斥在外。

这让他心里很是不快,同时和很多与阉党有关的人一样,认识到东林党无论如何不会自己。

『难怪杨景辰那些人要联合起来。』

『一直让东林党壮大下去,朝堂上哪还有我等的位置。』

『不过杨景辰到底是福建人,我们北直隶人,也得扶持出一个来。』

杨景辰和余煌、郭兴治等人串连的事情,他是有所耳闻的。

不过因为这些人以前就不是阉党核心,他并没有多在意。

也不认为出身福建的杨景辰,会和他们一条心。

但是今日看到韩爌和袁可立的态度后,他认识到东林党和倾向东林的人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不扶持几个人在朝堂上,估计自己在完全退下后,可能遭到清算。

这让他有了扶持家乡人的想法,打算找个北直隶出身的翰林,推到内阁里面。

所以,这个理藩院掌院,他是一定要做下去。免得下台后遭到清算,皇帝又不再护着自己。

这让他对理藩院的事务,更加热心起来。对朝堂上的事情也更加关心,拿着报纸看了起来。

报纸上最让他关心的,自然是五层需求理论。毕竟这是皇帝提出来的,所有官员都要学习。

士子也对此积极讨论,阐发出许多新观点。

他看着《明报》和《大同报》上一些有关尊重需求的文章,就感觉说到了心坎里——

自己不就是没有受到尊重,所以才心中不满。

还有内廷主办的《京报》,以人人都有安全需求为由,认为要明确礼法解释,让各种刑罚都有法可依,约束各级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力。

这让黄立极皱了皱眉,心里不太赞同,摇头道:

“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

“若是什么事都按礼法,还有谁敬畏官吏?”

对此不太赞同,认为礼法还要有模糊空间。

不过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什么“特约评论员”,他又皱了皱眉,感觉有点麻烦。

因为他和很多人都知道,《京报》就是皇帝办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据说《京报》在发行前都由皇帝看过,甚至曾发生不满意某篇文章,勒令撤稿的事情。

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能够发表出来,意味着皇帝对此是不反对的。

这让他实在不明白,皇帝为何要这样,让民众减少对上面的敬畏?

“重制礼乐,难道连如何执法都要管吗?”

“这当官可是越来越难!”

感叹着这件事情,黄立极虽然对明确礼法解释不太赞同,但也没有反对的动力。

他这个地位已经不是小官,无论执法标准怎么变,基本都影响不到自己。

尤其是如今他需要讨好皇帝,自然需要在重制礼乐上更积极地支持皇帝。

所以,在看了《京报》之后,他又看了五府勋贵和卫所世官主办的《卫报》。发现《卫报》上的文章,对安全需求的解释颇有意思。

这篇文章从《左传》中的武有七德开始,探讨什么是武德。

认为“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七个武德,“禁暴”被列为第一的原因,就是人们有安全需求。

“戢兵”被列为第二的原因,则是除了自己有安全需求外,其他人也有安全需求。

为了安全需求得到保障,所以需要“保大”。

楚庄王将武解释为止戈的原因,也是为了在满足自己安全需求的同时,满足别人的安全需求。

毕竟武从字形来看,本意应该是持戈。

持戈的目的是止戈,满足自己安全需求的同时,满足他人的安全需求,方才是武的真意。

这让黄立极耳目一新,提笔写了一个“武”字。发现单从字形来看,武字确实更像是持戈。

至于所谓的止戈,更像是引申义。这让他不禁感叹道:

“《卫报》有大才啊!”

“竟然能重新解释‘武’字。”

“今后人们对武的认识,就不止是止戈为武了,持戈为武也会被人认可。”

身为前任首辅,名义上的文官领头人。黄立极知道武的意思是持戈还是止戈,关乎到武人地位。

如果只是止戈,那么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武人就没什么用,地位也会降低。毕竟止戈的目的已经完成了,何必养着武人?

但是解释为持戈以止戈,那就意味着无论有没有战事,朝廷都要有武人持戈,不能有丝毫松懈。

这让武人的地位会有一个保障,不至于跌到泥地里。

所以黄立极感叹,《卫报》里面有能人。

看着这篇文章的作者,他的眉头又是一皱,因为撰稿人又是所谓的“特约评论员”。

这让他不禁暗暗猜测,是不是其中还有皇帝的意见。

毕竟《卫报》据说也是皇帝扶持的,持股的衙门还有锦衣卫。

让人把这篇文章和《京报》上的文章同样剪下来,收在一个册子里。黄立极继续看报,发现《卫报》上还有很多文章,围绕着安全需求展开。

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不但个人有安全需求,国家也同样又安全需求。

尤其是边疆地区,要防范外夷侵害。所以这些地方的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在胡虏入侵时保卫安全。

同时,因为他们保卫边疆时又保卫了大明其他地方,所以这些地方需要纳税提供钱粮,甚至在形势危机时同样服役。

锦衣卫调查和惩治通虏的人,也是为了保卫大明的安全,他们是大明国家安全的守护者。

黄立极想到韩爌就是因为通虏案有倒台危机,看到这就极为痛快,赞赏道:

“那些通虏的人,就该好好惩治,谁让他们危害大明安全!”

“牵连到里面的也该强制捐纳,甚至要多向他们收钱。”

打算向皇帝建议,对山西商人的捐纳条件,要更严格一点。

同时,他也琢磨着这篇文章,认识到文章用皇帝提出的需求理论,解释了之前提出的纳税服役是大明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皇帝愁着赋税的现在,撰稿人一定会得到皇帝赞赏,甚至得到升迁。

——

黄立极想得不错,发表那篇文章的张懋忠,已经被皇帝唤了过去。

朱由检看着他的履历道:

“你是张学颜的后人,难怪对纳税服役认识这么深刻。”

“有没有什么想法,有助于足额收税?”

张学颜是万历初年的户部尚书,曾主持实施一条鞭法和清丈土地,完成《万历会计录》编撰。

张懋忠是他的孙子,在锦衣卫中任职,是武将中有名的诗人。

最新小说: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 换师尊后她转修无情道,全宗门跪了 不败战神杨辰 万人嫌转修无情道,父子火葬场了! 台长大人,我想跟你生猴子 崇祯重振大明 凡人:我,厉飞雨,属性修仙! 我上交了异世界 一人:开局遮天法,力压八奇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