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督师下令,我们海军必竭尽全力!”
孙承宗闻言面露喜色,扶起郑芝虎道:
“有郑将军这样的虎将相助,当真是如虎添翼。”
“我意让海军与辽南合作,光复耀州、海州,吸引建虏注意。”
“建虏不分兵则罢,一旦分兵,辽东和辽南的军队,就把他们吃下去。”
“这次要通力合作,让建虏难顾首尾。”
这是他为收复辽东,所想出的策略。
当年他和袁可立命令毛文龙收复辽南,就是这个策略的开始。
可惜柳河之败后他被迫去职,袁可立也被逼得离开登莱。
毛文龙后来从辽南败退,辽东军则只能龟缩防御。
如今,孙承宗便打算重启这个战略,从辽南出兵开始,东西两路夹击。
这一次,他能调动的力量要更强。不但皇帝对他完全放手,袁可立主持的枢密院也对他完全支持。
辽南、朝鲜各军,都会配合他的行动。就连孔贞运等人,也要听从调遣。
孙承宗誓要打赢这一战,靠着平定建虏的功绩成为紫阁功臣。
为此,他从辽东军中优中选优,选出五万精锐。甚至允许东北镇抚司招募将士,派出鹰扬军人员记录功绩。
为的就是鼓励辽东将士立功,让他们知道功绩不会被埋没下去。
整个辽东上下,开始为明年的大战动员,做着各种准备。
辛未方案的细节也被一点点完善,呈报给枢密院审议。
——
紫禁城中,朱由检看着孙承宗等辽东高层呈上的方案,颇是赞许地道:
“辽东军心可用,孙卿下了苦功啊!”
“传旨,给所有参战的辽东将士发放一方里土地券。”
“只要此战能胜,这次和之前奖励都能兑现。”
毫不客气地画着大饼,朱由检又将作战方案还给袁可立,说道:
“具体如何打仗,朕就不干涉了。”
“甚至你们枢密院也不要过多干涉,只要不是有全军覆没、建虏破关的危险,那就不要多管。”
“朕期待孙督师能立下大功,空缺的左右枢密使一职,朕虚位以待。”
赤裸裸地对袁可立、孙承宗许着承诺,朱由检心里是很希望这一仗能取胜的。
那样他就不用为建虏的事情操心,一直把很多精力放在对付建虏上。
在大明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天灾、西方各国殖民世界的时代,他更关注的是移民开藩事宜,而非和建虏纠缠。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期待,心里也很是高兴。
这不仅是皇帝许诺他和孙承宗左右枢密使职位,还因为皇帝对辽东的战事,态度有所转变。
如果说之前皇帝是毫无期待、只是想用战事消耗辽东兵力的话,如今就可以说是期望辽东军队取胜,立下大的功绩。
这代表着皇帝对辽东的支持会加强,朝廷储备的各种武器,也都可以调过去。
同时对辽东军队也有了新要求,孙承宗等人会承担更多压力。
不过袁可立对此,却并不会同情。
因为这种压力是孙承宗必须承受的,等到大战的时候,他承担的压力会更大。
甚至他如今就要主动施加压力,让孙承宗等人适应。免得明年大战的时候,孙承宗会像杨镐那样崩溃后摆烂。
他向皇帝说道:
“具体如何作战枢密院不能多干涉,但是作战方案,必须尽量完善。”
“臣以为可借此战完成磨合,让枢密院的各个机构得到检验。”
作为新成立的机构,而且不完全仿照前朝,枢密院各部和下属的司厅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定下来。
袁可立这次就是想把这些机构检验一遍,精简不必要的机构、裁撤庸碌之人。把枢密院打造成完全符合皇帝期待的机构,稳固军事大权。
朱由检对他这个想法颇为赞许,因为他也想知道自己设立的枢密院效果如何。他成立枢密院的目的是指导大明军队打仗的,完成向火器时代、现代军队的转变。
如果枢密院不能达到要求,他会毫不客气地要求整改。
袁可立的提议就非常符合他的要求,让他赞许地道:
“袁卿放手去做就是。”
“只要是枢密院能做的,这次都由你安排。”
“朕下一道旨意,让他们配合于你。”
“无论是谁干扰,都可直接免去。”
当即命人传了口谕,让施凤来拟旨传给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等军事衙门。
又叮嘱袁可立道:
“现在只是临战,事情还不迫切。”
“但是明年作战前一定要完成调整,组建战时委员会,为前线战时提供支援。”
“辽东等地也要组建前敌委员会,让他们把名单报上来。”
抓住机会推行集议制,避免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大败。
他对辽东军队的期望其实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大败崩溃就行了。
平局甚至败局他都能够接受,只要能杀伤建虏的兵力,和建虏完成互换——
这其实才是他最大的目的,用大明庞大的人力,和建虏消耗下去。
辽东军能完成这个使命,在他看来就是不亏。如果五万关宁军能消耗五万建虏,他会把孙承宗等人夸到天上去。
袁可立虽不知皇帝的想法,但他对皇帝授予的权力、还有提出来的要求,感觉颇为振奋。
这才有个大战的样子,而不像之前那样很草率地定下来。
回到枢密院后,他就安排参谋部审议辽东军队呈上来的作战方案,同时根据其它地方的作战方案进行修改。
这种来来回回的改动,一直持续了数月。直到各方的作战方案完成磨合,统一为完整的方略。
枢密院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大的锻炼,这个刚成立的机构,借助明年即将发生的大战,再次得到完善。
在最终的作战方案中,不但有首选的作战方略是什么,还有备选、次选方略。以及在取胜、打平、落败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收场。
对战场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都做出了预案。
朱由检对此非常满意,认为枢密院已经达到了他的要求,成为了合格的最高军事机构。
尤其是参谋部在杨嗣昌的率领下,更是可以说超出预期。
无论明年作战的胜败如何,单是准备战争中的历练,就让他觉得很值。
大明的军事机构和人才,会从这次战事中,获得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nyexs.cc。手机版:https://m.huanyexs.cc
\t\t<p class="readinline"><a class="ll" rel="nofollow" title="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href="javascript:chapter_error(\'182677\',\'769\',\'崇祯重振大明\',\'第744章 辛未方案\',\'1743725931\')">『点此报错』</a><a class="rr" rel="nofollow" title="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href="javascript:addBookMark(\'182677\',\'769\',\'崇祯重振大明\',\'第744章 辛未方案\')">『加入书签』</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