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国的田地有限额吗?”
“能蓄养多少奴婢?”
一些苏州大户,七嘴八舌地询问道。
朝廷从南洋购买粮食,这是他们早就知道的。
料罗湾海战大胜后,大明在南洋的势力一定会得到扩展,会有很多藩国开辟出来。
他们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派奴婢去这些藩国耕种土地。
所以这些人对靖江王国、清廉伯国等藩国的土地限额很关心,想看看能不能把奴婢转移出去。
靖江王国的孙先生道:
“海外藩国的土地限额,要远高于内地。”
“凡是大明公民,都能拥有最高十方里、也就是3750亩的土地。”
“公士的限额是普通公民的十倍,也就是一百方里、37500亩的土地。”
“一百方里就是方十里,这是世袭贵族的最低封地面积。高于37500亩就必须有爵位,诸位若能在开辟靖江国时立下功勋,王爷会向朝廷请功,册封你们爵位。”
“如果你们能承诺开垦3750亩以上土地,王爷就帮你们获得公士身份。让你们在37500亩以下,没有任何限制。”
这是靖江王派他招揽大户,所开出的条件。担心其他藩王和自己抢夺封地的朱亨嘉,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靖江王国建起来,把土地确认为自己的。
苏州士绅听到这个条件后,开始议论纷纷。
他们知道海外不同于本土,土地面积都是按方里算的。同样面积的土地能开垦出的耕地有多少,还要看各人的运气。
而且海外土地的价值,也远不如内地。就是按朝廷开出的一亩地一石粮食的捐纳价格,十方里3750亩土地的价值,也就相当于内地二三百亩良田。
放在以前,这些在江南温柔乡里待惯了的苏州士绅,根本不会想着往海外去——
他们在苏州拥有几百亩土地就能生活得很好,何必千辛万苦前往海外?
但是现在不是没办法吗?朝廷要严格推行官田最高百亩限制,苏州府的土地又大多是官田。他们还留在苏州的话,最多就只能有百亩地。
百亩地能维持小富可以,大富根本不可能。下一代几个儿子一分,就和平民无异。
所以这些人开始对海外土地动了心,打算派几个不重视的子嗣带着奴婢出去闯一闯,看看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王时敏这个时候询问道:
“靖江王国的奴婢限额是多少呢?”
“会不会要求强行释放奴婢?”
孙先生显然是知道王时敏地位的,清楚这帮苏州大户的核心就是此人,向他仔细解释道:
“汉人奴婢的限额与内地相同,异族奴婢的限额,则是汉人奴婢百倍。”
“我家王爷是郡王,封地面积最高方千里。宫中所有宦官宫女和汉人奴婢加起来,最高限额一千人。”
“异族奴婢的限额是这个数字的百倍,那就是十万人。”
“据我得到的消息,朝廷给普通公士定的奴婢限额是十人,到了海外就可以拥有包括十个汉人奴婢在内的一千个奴婢。”
“汉人奴婢的政策与内地相同,他们想参军从良主家就必须释放。”
“异族奴婢则需要在得到主家允许、并通过相应等级的汉语考试后,才能考公参军,获得大明公民身份。”
显然,这就是朝廷给他们留出的口子。让想要蓄奴的人,去海外蓄养异族奴婢。
不过王时敏等人,现在在乎的显然不是这个。他们在意的是,朝廷给公士定下的奴婢限额是十人。
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他们的要求,王时敏追问道:
“十人,和和最高十方里对应的十人吗?”
“这么说世袭男爵最高是百人?子爵是二百人?”
“都和最高的封地方里数对应?”
孙先生捻须颔首,说道:
“王公机敏过人,就是这个数字。”
“皇上洪恩,允许贵族在海外拥有异族宦官做内侍,避免子嗣血脉混乱。”
“宫里的宦官宫女和汉人奴婢的数量加起来,最高数额就是方里数。”
“前任司礼监掌印王公公,已经在南洋捉了一些土人孩童阉割培养,据说还要把优秀者献到宫里。”
“我家王爷得知后,派人预定了一百名能说汉话的小太监。”
“王公过几年去靖江王府,就能见到他们了。”
显然,靖江王等封地贵族对这个规定是很满意的。他们这些封君,都有了养宦官的机会,并且能蓄养一到十万异族奴婢。
但是对王时敏等人来说,那就很不好了。
他们之前希望的奴婢限额是数百人甚至千人,哪想到皇帝给世袭男爵也就一百个汉人奴婢名额,更何况官员和士绅?
王时敏急切询问道:
“官员士绅的奴婢限额,到底是多少呢?”
孙先生一心想招人去靖江王国,对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根本就不想回答。
已经得到消息的张溥,则是出言说道:
“一二品大臣的地位等同子爵,奴婢限额二百人,是以前公侯二十人的十倍。”
“三四品官员和世袭指挥,地位等同男爵,奴婢限额一百人。”
“五六品官员和世袭千百户,地位等同爵士,奴婢限额三十人。”
“七八九品官员和举人奴婢限额二十人,公士和秀才奴婢限额十人,普通公民最多拥有两名异族奴婢。没有公民身份的居民和贱民不得拥有奴婢。”
这个限额,相比之前公侯二十人、一品十二人、二品十人、三品八人,要提高了很多。
然而对普遍拥有数十数百奴婢的士绅来说,他们显然是不满意的——
高品级的官位毕竟很少,而且无法世袭。很多官员后代,到现在已经没有了官身。甚至连举人功名都没有,最多凭借秀才的身份或捐纳个公士,拥有十名奴婢。
就连王时敏,也因为离职前只加了从四品散官,家里的上千僮仆,只能保留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