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崇祯十五年 > 第六十四章 防守之策

第六十四章 防守之策(2 / 2)

第一,棱堡以尖角对外,受弹面都是侧面,炮弹打在上面,顺着斜坡的角度,直接滑到旁边去了,无法对棱堡本身产生重大伤害。有人说了,可以从侧面开炮啊,侧面开炮不就是正面了吗?但棱堡的侧面,还会有棱堡,甚至直接就是城墙本身,你能把大炮拉到城墙下,只为打那突出的一处棱堡吗?就算能,以当时的瞄准技术,小小的棱堡,你也是瞄不准的。

第二,棱堡本身很低,面积也不大,受弹面很小。

第三,棱堡很厚,厚到足以承受炮弹的巨大能量。棱堡的墙实际不是墙,而是炮台,一般是外面砖石,内部夯土,有时会在砖石外面再覆盖一层泥土。

第四,棱堡本身是炮台,火力能够前置部署在棱角上,可以对攻城部队的侧翼进行打击。任何一个攻城的部队,至少会受到两个棱角和正面城墙上的火力进攻。

第五,棱堡之前还会挖置多个壕沟,壕沟的走向跟棱角上火力保持一致,敌人陷入壕沟后,既要防备正面,还要防备侧面的炮火打击,无处可躲很难防守。

总之一句话,棱堡的特点在于:降低高度(减小受弹面积),增加倾斜面(增加厚度,形成跳弹),挖出多重壕沟(多次阻碍敌人),增加突出棱角的数目(增加火力布置和打击范围,切除死角)。

此时的欧洲,棱堡已经是所有城堡的必备。

尼德兰独立战争时候,西班牙人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和火炮优势,由于荷兰人广泛使用棱堡,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西班牙军司令雷克森斯在1574年写给菲利普2世的信中说:“如果我们每征服一座城镇,都像已征服的这些如此耗时的话,世上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让我们用武力去平定在荷兰造反的20个城镇……”

其无奈和颓丧,清楚可见。

而在东方,棱堡其实也已经出现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时,荷兰人的热兰遮城,采用的就是尼德兰式棱堡体系,攻城方郑成功军士3万,守城方荷兰雇佣兵只有1400人,兵力20比1,郑军在有弗朗机等火器的支持下攻城八个月,才轰破外围圆堡,但是依然无法突破上层棱堡,只能采取围困战术,最终,荷兰军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投降。

不是不英勇,而是因为棱堡实在是难打。

清初雅克萨之战,清军七千余人,拥有红夷大炮等强力火炮,城中罗刹兵只有300,但罗刹人的棱堡太过于坚固,清军在重炮轰击下,却依然无法突破雅克萨的棱堡体系,最终只能采取围城战术,逼迫罗刹人孤立无援投降。

所以,棱堡是对付红夷大炮的唯一办法,不然以大明城池现在的平行设置,,没有一城能经得起红夷大炮的猛轰,连京师也不例外。

历史上,史可法镇守扬州,还有江南众多的坚城只所以快速被建虏推平,就是因为建虏的红夷大炮太过厉害,城池无法固守。

如想逆转历史,在大明还没有恢复元气之前,在蓟辽前线修建棱堡是很有必要的。

而棱堡要想成功守卫,火器充足是最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在修建棱堡的同时,火器生产必须进一步的加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nyexs.cc。手机版:https://m.huanyexs.cc

\t\t<p class="readinline"><a class="ll" rel="nofollow" title="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href="javascript:chapter_error(\'1952\',\'65\',\'崇祯十五年\',\'第六十四章 防守之策\',\'1631496734\')">『点此报错』</a><a class="rr" rel="nofollow" title="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href="javascript:addBookMark(\'1952\',\'65\',\'崇祯十五年\',\'第六十四章 防守之策\')">『加入书签』</a></p>', '>')

最新小说: 古画通古今:我成了女帝心中白月光 女帝乱政,和亲的我南下擒龙! 抗战:人称侄帅,我来主宰黄埔系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开局成为傀儡皇帝,我激活了召唤系统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抗战之烽火漫天 当我穿到罗浮仙舟后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侯府赶走假千金?裁到大动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