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而不思是白读,然而一思考就容易累人。或许,我所谓的思考根本就算不上思考,因为曾经看过无数人的读书笔记都让我汗颜,什么主义,什么思想,看到这些高深莫测的词我都脑袋大。
我以为读史,或者说读书分为两种,理性读书和感性读书。
所谓的理性读书就是冷静沉稳、逻辑严密的分析文章透露出的深刻内涵,即主义、思想等等之类;而感性读书相对就简单了,它是从读者个人出发,要得是阅读快感,所思所想也是漫无边际的个体体验的认识,谈不上严谨的逻辑,客观的评定,所表达出来的仅仅是个体喜好。
读书时,我不能按耐住心中的大喜大悲,看到不平时会拍案而起,看到悲愤时会悲然长泣。我无法回归到对历史的冷漠与理性,我觉得那些人物好像就生活在自己的周围,有营营苟苟的小人,也有悲天悯人的君子,我会为他们郁郁不乐,也会为他们的舒展而长啸。我无法做到理性读书,或许是我还没到漠视一切存在的年龄,理性的严峻让我厌恶,因为我还年轻,身上流窜着鲜活的热血。
我喜欢感性读书,凭个人喜好褒贬人物春秋,不用扳起面孔面面俱到的评定,生怕哪里出现漏洞。个人读书,个性认识,又不是做教材,要得就是一个随心所欲,就如武侠小说里的那些洒脱的亦正亦邪的人物,快意恩仇、潇洒自如、无拘无束,凭个人喜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我的这些阅读是个人的,所说所写都是个人喜好的写意,文字里没有严谨的考证,也没有严谨的逻辑。它不追究高深的文化内涵,不写深刻的人文精神,只写我喜欢的那些人物及其历史时光,像太史公当年写史记一样这是一些私家读史随笔的石头,是我自己眼里的历史。或许有人说观点谬误,不登大雅之堂,狗屁不是,这些我不在乎,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求与他人共鸣,只讲究痛快。
喜欢一联:能哭能笑真名士;亦狂亦侠自风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