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了。
彼时她只想那宝玉是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让她姑妈都需特意叮嘱她,莫要多招惹宝玉,省得生出事端。
后来见了宝玉,黛玉虽也曾感其顽憨,却甚少想起当日那昙花一现的蠢物称呼,还是如今听得林海说起这些,她才朦胧地想起这些事来,暗暗揣度老僧口中的蠢物是否指宝玉。若那真是宝玉,前世恩情又是什么?
黛玉总想不明白。
转眼已过了正月。
贾母又要派人来接黛玉。
林海本还怕黛玉春季易犯嗽疾,禁不住路途奔波,正好如今黛玉身体好了不少,他也就安心让黛玉到贾家去。
只一点,林海却是千万个不放心。
他从科举出身,又与贾政性情相投,都喜读书人。往日听得宝玉如何不爱读书,他想着那不过是贾家的事,自有贾政教导儿子,不必他这远在异地的姑父多事,且念及宝玉年幼,他才没有多想。
可薛蟠来到林家后,又多给他带了些贾家的消息,他如何不担心自己女儿和宝玉相处多了,又生出什么事端?
如今还是小儿女年幼,不碍事。若大家都大一些,他们只是兄妹之情也罢了,林海断不乐意黛玉和宝玉有些什么。
林海说了又说,也不知黛玉究竟记住多少,只看着黛玉所坐船只远去。
荣国府中好歹有贾母这老祖宗在,贾母又和贾政住一起,贾政不擅俗务,为人却正派,贾家下人再怎么荒唐,也不敢过分。
若非如此,林海便是设法寻一家世清白的续弦,也不好再将黛玉送到荣国府中。
林海这回命了家人陪着黛玉上京,再给京中亲友送信。他联络了读书时的同窗好友,请其教导薛蟠功课,不必薛蟠再到扬州来,只管在京中请先生。此外,他还命家人暗叹探宁荣二府名声。
黛玉这一走,送黛玉的家人又未曾回转,林海愈发将心思放到公事上。
他奉命当着巡盐御史,依照律令,当上几年,总该卸任。巡盐御史一职,权利虽大,却如钦差大臣般并无品级,他的官位仍以兰台寺大夫为主。
若无黛玉之忧,他一心为民效力,为圣上尽忠,并不求到何处任职。京官固有京官的好,在外也有在外的好。但如今又要为黛玉考量,林海不免费心,要讨一个出路,以便日后调回京中。
黛玉到得京中,又见贾母,贾母因又命人将湘云请来,一时间好不热闹。
黛玉给大家都带了礼物,各人亦有礼物回赠。
待宝钗将自己旧日做的针线也送给黛玉为礼时,黛玉瞅着宝钗送的东西,不急着收起,倒将宝钗瞧得不好意思了。
宝钗送的东西,与众姑娘并无什么不同。要说只回黛玉如今送的礼,实无不妥之处。
偏宝钗被黛玉这般瞧着,就想起黛玉先前让薛蟠带给自己的帕子。
她自那夜不知为何做了幅奇怪的画后,再想着给黛玉备别的回礼,却总想不出,每每要想,就想到那尘封的画。
黛玉本也不在乎那点身外物,不过与宝钗分别多事,再见之时,宝钗还是那淡淡模样,年轻姑娘家却偏要做那稳重姿态,她就不喜罢了。
宝钗不过脸色微变,黛玉已笑着将东西收起,与姐妹们说说笑笑间,又命着下人将自己新带来的东西一一放好。
一时间姐妹都要散去,湘云也跟着探春她们出去了,黛玉悄悄拉了宝钗的手,不让她走。
房间里再无旁人了,黛玉方拉着宝钗坐下,紧贴着宝钗悄声问:“我前儿送你的东西,你可瞧见了?”
宝钗被她这么一问,更是面红耳赤,一心懊恼为何知道贾母命人去了扬州,竟还不快些备好给黛玉的回礼。
黛玉见她如此,已知她定是瞧见了,便笑道:“你拿到就好,我只怕那东西落在旁人手中,惹来不便。你既拿到,我也没什么要问了。”
她说着起身,整理衣服,又到书柜旁边,翻看书籍去了。
宝钗犹自想,自己前儿给黛玉挑出的那些玩意,能有什么抵得过黛玉那手帕的心意?
她总准备不妥,无非觉得那些东西都是俗物,比不过黛玉那手帕罢了!
门外忽地传来湘云笑声。
“宝姐姐还在?”
原是湘云已从探春等人那边回来,知道宝钗还在。
她噔噔噔跑进来,笑问道:“宝姐姐,你今晚可要和我们一起睡?”
第016章 第 16 章
黛玉收到林海的信,由贾琏送着回家。
后贾琏打发下人回府禀告贾母,林海身体已无大碍。贾母就命人再留着黛玉之前住的房间,命人每日打扫,以便哪日再将黛玉接来。
湘云随叔婶回京后,再被贾母接到荣国府中,就都和黛玉同一房住、同一床睡。
今日黛玉回来,湘云也来了,两人自是要一起睡的。
宝钗另有房舍,又哪里需要和黛玉挤一处?
湘云如今只是见宝钗还没回梨香院去,随口说笑罢了。
宝钗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