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薛蟠醒来后再闹出多少变故,方只向官里花钱,好等薛蟠醒后再做决定。
薛蟠听得沉默半晌,方淡淡道:“我只要回那些钱就够了。至于那丫头,就给冯家吧。”
宝钗在旁冷眼旁观。
她本也担心哥哥何时醒来。
好不容易等得薛蟠醒来,宝钗观薛蟠神情,看薛蟠处事,倒觉薛蟠大有改变。
她和薛王氏不知盼了多久,就盼着薛蟠早日有所长进,晓得料理家中生意,不让那起子小人再欺上瞒下的,不知将他们薛家的钱偷去多少,又折腾得他们家多少店铺日渐冷清,难以为继。
真见薛蟠醒了,性情似有改变,宝钗倒添了几分不安。
薛蟠昏倒前还要带人去抢人呢,怎昏睡两天,醒来还无需她与薛王氏如何劝说,薛蟠就自己不要那丫头了?
她本怕薛蟠又要闹个人仰马翻,谁知薛蟠如此轻易地将此事揭过?
但听得薛蟠道:“妈,我身体倒好,并无大碍。我前日听得妈与妹妹计论,道是都中生意日渐消耗,不知如何是好,且妹妹年岁已到,该早日进京待选已做准备,我买那丫头时,亦想得一并带进京中。今丫头归了冯家,我也不再要了。只一件事,妈,妹妹,我们还是要早些上京,路上不必拘束时日,若再遇到什么有趣好玩的,我们也多逛逛,如何?”
薛蟠这番话一出,薛王氏更喜,连守在薛蟠床边的忧愁困倦都消了大半,只再劝薛蟠,务必要养好身体方可动身,不得为了路上游玩,妄顾身体。
薛蟠一一应了,又陪着薛王氏略说了说话,就催宝钗带妈去休息。
宝钗观薛蟠举止,更觉薛蟠情性有变,只薛王氏才历大悲,又有大喜,宝钗万万不敢再与薛王氏说什么,唯恐招得薛王氏身体有碍。
她方才听薛蟠言谈清晰,对家中大大小小事物颇为了解,确与她亲哥哥无差,她不解个中缘由,更不便妄自揣测。
薛蟠喝了两天汤药,已是大好。
这两日里,薛王氏拘禁着他,才让他好生在房间里待着,不得外出。
他却不肯完全闲着,仍要了些账本看,又请了几位店铺总管伙计之类的过来,细细问了生意上的事。
薛王氏见他如此,欢喜之余又是心疼,每每要打发小厮催促薛蟠多加休息,又被宝钗劝阻,说是哥哥好不容易愿意料理家事了,白日里便让哥哥忙着,只待晚上再督促哥哥早些睡觉。
薛王氏这才不多打扰薛蟠,只不时打发人去探听薛蟠消息,好知薛蟠此时做着什么,再与宝钗说着话,议论着薛蟠如何转好了。
宝钗越见薛蟠如此,愈发觉得可疑,偏又见妈欣喜,哥哥与自己、与妈说话时,又仍有昔日哥哥温情,她便只将疑虑藏在心中,仍自与妈说笑。
而这日,终于到了开堂审讯拐子将丫头分别卖予冯家、薛家一案的日子。
薛王氏命了小厮频频回传消息,与宝钗一并听着。
当听得薛蟠在公堂上也说只要银钱,不愿再要买的丫头,不与冯家起争执,薛王氏更喜上眉梢,直与宝钗说,薛蟠这次也算因祸得福了。
且说薛蟠,在公堂上得以再见自己当日要买的小丫头。
他忆及异世书中叙述,已知这丫头本名甄英莲,原也有些出身,只恨家人看护不周,让她被人拐了去,到头来家业散去,父亲亦已不知所踪。
薛蟠今只念及如何重振薛家家业,又哪有多余心思在甄英莲等人身上?
他便是惦记,也只惦记自家妹妹,与那尚未得已见面,日后也不知能否一见的林妹妹。
冯渊自陈见到甄英莲,就要娶她过门,日后也不再娶,只她一人。纵经历一番波折,冯渊待甄英莲亦未有变。
这冯家也算小有薄产,甄英莲过门后并无公婆,只与冯渊过日子,料想过得不差。
好不容易公堂事毕,各人散去,冯渊带着甄英莲,与薛蟠一并外出。
只薛蟠身旁已围了一群小厮,有的问薛大爷好,有的笑问薛大爷今日怎的不再要那丫头了,又有的问薛大爷可是已看上更好的。
那薛蟠过去曾有“呆霸王”的混名,人人皆知他弄气尚性,还花钱如土,常以钱平事,而不肯让人。
他今日竟主动让了冯渊,哪有不令人惊诧的道理?
冯渊携着甄英莲,本欲悄悄离去,偏簇拥在薛蟠身旁的人多,他又恐其他男子冲撞到了甄英莲,更不敢乱闯,只得带了甄英莲,躲在一旁,好等薛蟠等人散尽,他再与英莲回家。
薛蟠却不答那些小厮,径自走向冯渊。
簇拥他的小厮们急忙散开,让出一条道来。
公堂已毕,薛蟠在公堂上不曾争抢英莲,冯渊却记得薛蟠素日行事,只觉此人现在多半不怀好意。
他紧握着英莲的手,却是无处可逃。
薛蟠也不在意,只道:“我看她模样熟悉,又觉曾听谁说过哪家姑娘眉心也有这点胭脂痣,你若有心,不妨再替她打听父母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