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乱局下,难道他还会乖乖入京领罪,不顾那些欲扶正李氏皇权的声音,而坚持接下这降罪的旨意,甘愿被她杀掉吗?
若此时这位圣人急于要与荣王府撕破这最后一层脸面,那么,这摇摇欲坠的局面只会加速崩塌——如今该感到害怕的不是荣王府。
“今日时局不可同日而言,你也已平安回到父王身边,此处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处处被动,只能受人挟制的荣王府。”荣王看着面前的儿子,眼底几分愧疚:“说来,这些年在京师求存不易,实在委屈我儿了。”
李录敛眸:“儿子是荣王府世子,为父王分忧,不过是分内之事。”
荣王欣慰地点头:“来日大业若成,必有我儿一半功劳。”
父子二人对坐吃茶,又谈心许久。
直到一名身穿束袖劲装的蓝袍青年走来,恭敬地上前行礼:“王爷,世子。”
荣王看过去:“义琮回来了。”
“时辰不早了,儿子便不打搅父王料理公务了。”李录适时起身告退。
荣王点头:“你身子不好,记得按时服药,早些歇息,不必太过操劳。”
李录应下,行礼退下时,经过那名唤义琮的青年身侧之际,微停留半步。
义琮向他拱手行礼:“世子慢走。”
李录与他点头,带着守在不远处的小厮离去。
走出了七八步后,李录下意识地驻足,回头看去。
荣王已离开那张石桌,带着那青年往书房的方向而去。
那青年实则尚是十七八岁的少年年纪,只是性情持重,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沉稳。
据闻,此人是五年前来到父王身边的,很得父王喜爱,时常跟随父王左右,如今甚至在帮父王料理军中事务。
见那人跟着荣王进了书房,李录转回头,见身侧小厮也刚收回视线,淡声问:“怎么,你也听过那个传言吗?”
小厮闻言脸色一变,有些慌乱地垂下头去:“小人不敢,小人不知……”
李录笑了一下,未语,抬脚往前走去。
小厮平复着心绪,出于补救,恭谨地道:“起风了,世子受不得凉风,小人陪世子回居院吧。”
李录又笑了一下,点头:“好。”
他慢慢走着,若有所思地抬起披风下的双手慢慢翻转,细观,这双手瘦弱,苍白,病态,看起来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威胁。
从前在京师时,这是很好的掩护。
而今他回到益州,不再需要这份掩护,这幅病弱的躯壳便成为了拖累。
父亲的那些幕僚属官每每看向他时,眼底似乎总藏着无声的惋惜与不确定。
他自认为不会轻易死去,但在旁人眼中,他似乎注定命不久矣,那些人在他的身上看不到足够长久的延续,因此不肯轻易交付期望与忠心。
现在,他需要有一些能够被看到的延续。
李录回到居院时,天色已近暗下,居院中,侍女正在各处掌灯。
听到外面的行礼声,马婉的陪嫁婢女兰莺,快步来到内间,低声提醒:“……女郎,世子回来了!”
虽已嫁入荣王府半载,兰莺私下总还是习惯称马婉为女郎。
正在看信的马婉闻言脸色一变,情急之下匆匆将信纸卷起,塞到窗下小几上摆放着的那只青玉瓶中。
很快,她即听到有脚步声迈进来。
马婉整理了仪容,福身向走进来的青年行礼:“世子回来了……”
李录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扶住她一只手臂,似随口问:“婉儿方才在做什么?”
第317章 有孕
“今日去了母亲那里,呆了大半日……”马婉露出一丝笑意,道:“母亲今日看起来好些了,能坐着与人说话了,还让我叮嘱世子平日里不宜太操劳。”
李录笑了笑。
他分明是在问她在作何,她却拿今日去了母亲那里的事作答……
她原本是缜密之人,并非是别人问东她答西的性子,但因总是下意识地不想拿言语欺骗他,于是便会于细微处,泄露出自身无法察觉的破绽。
一个女子将真心全部交付出去之后,是会这样的。
他眼神怜爱地道:“婉儿,辛苦你代我照料母亲了。”
“你我既是夫妻,世子怎说出这样见外的话来。”马婉柔声道:“且论起辛苦,这些时日世子才最是辛苦,每日都在操劳王府内外的事务……”
如今四下都不太平,益州附近也有势力纠集作乱之事发生,又因紧邻西境防线,荣王府同时肩负内外忧患,可谓一刻都不能松怠。
她将这些时日的大小乱状,及荣王府的应对做法,都夹带在家书中送回了京师。
然而,今日她收到祖父回信,信上竟说,圣人想要知晓的并非是这些无关紧要之事,接下来,恐怕还需要她“更加上心”一些。
更加上心一些……
她要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