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61章 人力难挽天倾,顾熙死而汉崩

第61章 人力难挽天倾,顾熙死而汉崩(1 / 2)

修武县。

战局日渐紧张。

叛军们近来的日子十分难过。

顾熙并没有丝毫的手下留情,自怀县一役之后,便以雷霆之势攻打叛军,打的叛军节节败退。

旬日之间,便已彻底将叛军逼退至太行山南麓与黄河之间的密林、水泽之中。

此地确实是一处适合藏兵之地。

且最关键的是,叛军之中显然是有了解此地地形之人。

在地利的加持之下,竟真的稳住了局势。

对此,顾熙亦是无可奈何。

此地地势多变。

虽有密林,但因靠近大河、丹水,水泽亦是众多。

他连火攻都不能用。

在不了解地势的情况之下,只能派人封锁住了沁水河道,打算断叛军粮草,将整个叛军拖死在这里。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叛军接连有人突围。

但如此地势有优自有劣。

顾熙只需要着人占领高处关隘,射杀突围者,便可将所有叛军都挡在这里。

如今天下,可以说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河内的战场。

这场大战虽名为顾熙平叛。

但暗中的博弈,除了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之外,又有谁能看不出来?

当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四方皆震!

哪怕早已知晓顾熙之强。

但如此战况,亦是震惊到了所有人。

这些人可不是那些没装备没训练过的叛军啊!

竟也扛不住顾熙的进攻?

整个大汉的气氛,于这一日起仿佛都变了。

各地暗涌不断。

虽然没有人会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但他们也自不可能放任顾熙再这样下去了。

几日内,各地叛军接连而起。

声势之大,震动天下。

这些叛军就如同是提前约定好了一般,直奔河内而来。

但顾熙对此亦不是没有准备。

他为何没有与顾氏以往的盟友联手?

因为此事联合就是天方夜谭。

世上怎会有一直不变的联盟呢?

昔年与顾氏联盟之族,虽然他们还比不上顾氏,但无一例外皆是当今天下最为显赫的一批人之一。

顾熙此次要做的改革最影响的便是他们。

联手之举就是天方夜谭。

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顾熙此举能伤害到一批人,那就对一批人有利。

他这么做,就是要重新分配资源的。

谁又能不眼红世族的地位呢?

以当前天下之局势,谁又看不出来顾熙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是属于两个阶级的博弈!

哪怕这些人都不会浮于水面之上,只能于暗中出手,但对当前局势而言却已经足够了。

各地既有叛军,那便自有义士招募人马阻挡。

当初顾熙那个鼓励“寒门”的政策可还在。

面对这所谓的叛军,平叛就是天生占据着大义。

一时之间,天下风云四起。

孟津关。

作为洛阳八关之一,整个孟津关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不仅仅是洛阳以北的门户之一,同样还是黄河的重要渡口,可称为交通枢纽,贯穿南北。

顾熙于整个洛阳八关内的安排极多。

其中控制整个关隘的将领,都是顾氏的死忠。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巨鹿子弟。

世代受顾氏恩惠。

并且每一道关隘之中也不是只有一人,上下将领之中几乎有大半都是这种。

但无论是再怎么严密的守备亦或是会有漏洞。

任何人在面对巨大的利益之时,都有可能会变成魔鬼。

——就在昭宁二年,七月二十。

八关几乎同时生变。

有甲士相继杀向自己的什长,甚至还有什长率领麾下之人杀向军侯。

这注定是一场大变。

没有人知道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但面对这内部的突然叛乱,镇守关隘的将军虽然反应不慢,但亦是根本都来不及阻挡。

又有谁能想到呢?

这可是洛阳八关,是大汉这个都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从刘秀再立大汉至今。

洛阳附近何时生出过叛乱?更何况还是从内部发生的?

而就在大变之后。

何太后的手书亦是相继传开。

这手书迅速稳住了那些毫不知情的将士。

整个洛阳八关于这一日洞开,董卓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引兵直穿孟津,渡黄河而绕道丹水河谷,以避免被顾熙的斥候所查。

进而直接杀向河内。

董卓这一次显然是做了十足的准备。

饶是至今,他都未曾将此次到底要袭击何人告知给属下。

只是率军极速奔袭。

他原本的想法是直接袭击顾熙军后方。

但麾下一名名为“贾诩”之人,则是给他想出了个办法。

那便是分兵两路,一路袭顾熙辎重大营。

另一路则由他亲自率军袭击。

按照贾诩的话来说,那便是此举无论结局如何都会有大用。

哪怕袭击不成,断其粮草亦是能掌控胜局。

他们必须要让顾熙没有反击的机会,如若不然那他们便都有着性命之忧。

董卓觉着十分有道理,索性便将自己麾下三千人马,分成了两路。

一路千人,由女婿牛辅率领直扑汉军粮仓。

一路两千人奔袭顾熙后方。

顾熙的粮仓位于怀县西郊,北依太行山余脉青龙岭,南接丹水河谷,地势易守难攻。

这是十分合理的战术安排。

粮草乃是三军之重,顾熙自不会将所有重担都压在洛阳身上。

贾诩此举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想于粮草之上给予顾熙军压力。

三军奔袭而去。

董卓本就出生于凉州豪强,尤善骑射,并自幼结交羌人首领,麾下几乎皆是羌骑。

这些人尤善奔袭。

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之下,这确实是起到了大用。

这些人甚至都不知道面对的是谁,便开始了对顾熙军的冲锋。

顾熙确实未曾料到如此大变。

董卓绕路而行,确实是起到了妙用。

突然杀入战场的羌骑,瞬间便打散了顾熙于叛军的包围圈。

而面对如此巨变。

一直关注着顾熙军队动向的叛军自然不会放任。

隐藏于山林水泽之间的叛军再次反攻。

也好在顾熙此次所率领的是最为精锐的中军。

最关键的是有顾熙在此,让这些人都抱有着必胜的信念,没有因为突然发生的转变,而彻底溃散!

这就是士气的重要性了。

大军若是溃散,于这种情况之下定会惨败。

但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之下,整个朝廷军亦是迅速落入了下风。

董卓自不会留手。

当他选择率军入关之时,便已经没有了退路,他着人散播流言,称“朝廷军粮仓已毁”,想要再乱军心。

局势彻底大变。

整个战场之上,杀声不断。

军营之中。

气氛无比凝重。

“报!!!禀太傅,叛军杀出以我军包围,我军腹背受敌!”

“报!太傅.敌军突破已我军右翼.”

“.”

面对这一桩桩的战报,顾熙此时的表情也有些变了。

他眼神之中满是杀意。

顾熙于洛阳之内统筹天下,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董卓屯兵于安邑?

只不过是他未曾在意。

这并不是顾熙自傲,而是时局所致。

此役他就是要以雷霆之势打垮世家大族的所有心思。

而且如今之天下各地私兵本就极多。

若是所有人都要在意的话,那他也无需再想这些了。

在顾熙眼中,他只需要大胜一次,便可压住天下有心之人。

而且洛阳八关本就是重镇。

安邑之地虽靠近洛阳。

但想直接越过八关而进河内亦是痴人说梦。

他将整个战局定在河内也正是因为如此,便是想要借助洛阳之地免于自己的后顾之忧。

但董卓如今能突然出现在这,那便是有一个原因。

——洛阳出问题了,何太后出问题了!

唯有何太后的太后旨意。

才可以打开八关城门。

但此时此刻再想这些已然无用。

顾熙必须要稳住当前的局势。

对于董卓所称的“粮仓”已毁之事,他并不在意。

且不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毁,就算真的被毁当前的局势而言,影响都不大。

他根本就没有半点打算前去回援的心思。

顾熙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局。

面对这般局势之下,他于统兵之上的天赋亦是完全发挥了出来。

顾熙迅速做出了判断,令越骑营轻骑骚扰敌军进攻,而同时他则率领三军后撤。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整个战况,对此也并未意外。

世家大族的手段怎会如此简单呢?

在利益面前,任何人都可能会成为别人掌中之兵。

这又有何可意外的?

他本以为顾熙会选择退回怀县,毕竟以当前之局势而言,退到怀县以图后事才是最为稳健的办法。

但让他惊讶的是,顾熙却完全没有这种心思。

顾熙怎会后退?

此战,打的便是一往直前,打的一战安天下。

但凡后撤,那此事便再无可成之机。

就算日后还能打回来,亦是无用。

因为他“不败”的金身碎掉了。

届时天下世族便可培养出无数的人手,来耗死顾熙。

他又岂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对于顾熙而言,如今局势虽危,但并不是完全无解。

顾氏这几代子弟都有着一个优点,那就是务实。

顾熙早就已经细细探查过附近的地势,决定利用此次叛军倾巢而出的机会,利用地势彻底平贼。

他选定了太行山南麓的一处险隘——青龙涧。

此地地势十分特殊。

两侧古道狭窄,崖高百丈,山顶多林。

顾熙当初探查地势之时,便说过此地乃是伏兵之地,只是未曾料到如今竟用到了这里。

他敕令三军一路做溃兵之象,意图将敌军全部引来。

舍小利钓大敌。

并利用越骑营轻骑争取来的时间。

迅速坐下埋伏。

采于火攻,将所有叛军都留在此地,一举彻底打服整个天下!

这注定是一个极为冒险的举动。

哪怕是对顾熙有着绝对信心的中军将领们,亦是纷纷色变。

但顾熙却十分冷静的安抚着众将。

“昔年九州天灾,我连天灾都可战胜,更何况于人乱?”

顾熙扫视众将,语气铿锵的说道:“此战若胜,天下可安。”

“届时诸位便是扶江山社稷之臣,子孙后代皆可享受荣华富贵。”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迅速便再次激起了众将士的战意。

这便是顾熙于人心上的造诣。

于天灾对比人乱,天灾自是让人更加畏惧。

太傅连天灾都能战胜,更何况于人祸?

太傅又何曾败过?

无数的念头在众将士心中不断闪过。

在这种情况之下,顾熙那滔天的声望在这种时候自可安抚众人之心。

整个汉军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朝着青龙涧而去。

并一路做丢盔弃甲状。

待至顾口,立刻抢占谷口高处,引兵藏于林内,扼守谷口。

同时于谷内堆积枯草。

等待敌军前来。.

“哈哈哈哈!”

“太傅虽传闻不断,但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我自能代之!”

董卓此时此刻可谓是意气风发,满面红光。

在他看来,如今这种局面便已经相当于是战胜顾熙了。

这可是天下所有人都未能获得的战绩。

他又怎能不自傲?

李儒此时亦是有些得意,但相比于董卓,他却是要冷静许多,不由得劝道:“明公,还需小心为上啊。”

“无碍。”董卓大手一挥,毫不在意。

于马背之上,伸手指了指地上的甲胄,笑道:“文优且看。”

“如此多的甲胄,显然中军士气已崩,已成溃军。”

“又有何惧之?”

“如此时机,千载难逢。”

“若不趁此除掉太傅,怕是日后我等后患无穷啊。”

李儒并未感觉到半点轻松。

最新小说: 大秦:朕让你监国,你登基了? 短视频通古代:全员破防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曹家逆子 大明第一太子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北宋小丫鬟 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