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关天犹豫了一下,终于开口:“其实,我也听说过他带姑娘回房子的事儿。有邻居跟我反映过,我还提醒过他,让他注意点影响。但他每次都敷衍我,说会注意,可根本没当回事。”张辉问道:“那您在出租房子给秦宝华之前,对他了解多少?他是怎么找到您租房子的?”张关天回忆道:“大概两年前,他找到我,说想租房子。我当时看他出手挺大方,租金给得也痛快,就租给他了。后来才知道他这人生活不检点,可合同都签了,我也没办法。”
从张关天那里出来后,张辉和王帅感觉收获不大。他们决定再次扩大走访范围,对整个小区的居民进行地毯式询问。他们分成两组,一家一家地敲门,向居民们打听秦宝华的情况。在走访过程中,一位在小区门口开小卖部的老板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小卖部老板说:“我经常看到秦宝华来我这儿买烟,有时候他会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有一次,我听到他们在谈论什么生意,好像是和一些娱乐场所有关。具体内容我没听清,但感觉他们做的事儿不太正规。”张辉眼睛一亮,追问道:“您还记得和他一起的那些人长什么样吗?有没有特别显眼的特征?”小卖部老板想了想:“有一个男的,脸上有一道疤,特别明显。他们来我店里的时候,我看他们说话的样子,感觉像是在商量什么事儿。”
这条线索让张辉和王帅看到了希望。他们继续在小区内走访,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这个脸上有疤的男子的信息。同时,他们也在思考,秦宝华的死是否与他从事的所谓“生意”有关?那些与他争吵的年轻女性,又在这起案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随着调查的深入,小区里的居民对秦宝华的评价越来越负面。有人说他经常在半夜带陌生人回家,行为鬼鬼祟祟;还有人说他曾和小区里的一些混混有过冲突。但这些线索都比较零散,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张辉和王帅回到警局,将走访调查的情况向陆川进行了汇报。陆川听完后,沉思片刻说:“虽然目前线索还是比较杂乱,但我们已经对秦宝华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要重点排查与他有密切来往的人员,尤其是那个脸上有疤的男子。同时,继续梳理之前收集到的线索,争取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张辉和王帅领命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再次来到小区,对之前提供线索的居民进行回访,希望能挖掘出更多细节。在回访那位听到争吵声的大妈时,大妈突然想起:“对了,我好像听到过秦宝华说什么‘钱’的事儿,当时没太在意,现在想想,会不会和他的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