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谋逆案以雷霆之势落下帷幕,私铸兵器的据点被禁军捣毁,参与其中的工匠、死士被尽数抓捕,供词、物证如山,彻底坐实了废太子的滔天大罪。曾经煊赫一时的景国公府随之被连根拔起,抄家问罪,京中权贵格局瞬间天翻地覆。
太子倒了之后,信王的表现出人意料。他非但没有趁机搅动风云,反而在尘埃落定后不久,主动上书皇帝,言辞恳切地表示自己才疏学浅,性情疏懒,不堪大任,恳请父皇准许他专司上林苑苑正一职,继续钻研洞子货与农桑改良之道,为社稷尽一份“务本”之力。
他甚至亲自带着几盆精心培育的、在冬日里也翠绿欲滴的菜苗进宫觐见皇帝,絮絮叨叨说着与林景润一起试验的种种趣事和心得,全然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
皇帝看着这个儿子,再看看他捧着的翠绿的秧苗,心中百感交集,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他明白,这是信王在以最体面的方式退出那血腥的权力漩涡。曾经,信王与太子纷争不断,可见对储位是有野心的。
他拍了拍信王的肩膀,最终允其所请,并额外给上林苑拨了一笔银钱,算是对这个儿子的支持。
宸妃得知儿子的举动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畏惧宁王那深不可测的心机和雷霆手段,为了彻底打消皇帝可能残存的疑虑,也为了给儿子和自己谋一个安稳的未来,她选择主动出击。
“陛下,如今东宫空悬,朝野上下难免人心浮动。臣妾瞧着,宁王殿下处事沉稳,心思缜密,此次更是为陛下分忧,揪出了如此大的隐患……颇有陛下年轻时的风范呢。”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继续道,“国不可一日无储君,为着江山稳固,陛下也该早做决断。臣妾愚见,立宁王为储,当是众望所归。”
皇帝靠在龙床上,闭目养神,没有立刻回应。
宸妃的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他深沉的思绪。云妃、梁王、皇后、太子……一张张或狰狞或扭曲的脸在脑海中闪过,最终定格在宁王那张沉静而坚毅的面容上。
这个儿子,确实是最合适的。隐忍、果断、有手段,也有……帝王该有的冷酷。林贵妃……若她在天有灵,看到儿子即将承继大统,也该瞑目了吧?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今年的新年,京中权贵无不谨言慎行,废太子一案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在这个关口谁也不想触霉头。
开春后,天气回暖,万物复苏,一道震动朝野的圣旨自宫中发出。
“朕承天命,抚驭万方,国本攸关,不可不慎。皇二子宁王天资聪颖,仁孝性成,器宇深沉,谋略深远。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克承宗庙之重。兹恪遵天命,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尘埃落定,储位归宁。
宁王府一夜之间成为新的权力中心,门庭若市。宁王正式入主东宫,身着储君冕服,接受百官朝贺,眉宇间那份沉稳与威仪,已隐隐有了帝王气象。
东宫书房内,熏香袅袅。太子处理完最后一份奏报,抬眼看着安静侍立在一旁的齐舞阳。她依旧穿着王妃的服饰,但神情疏离,仿佛与这煊赫的新东宫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