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不值几个钱,但真能解决上千群众的吃水问题。
叶书记正想着老王同志这事干得漂亮,女干部又指着不远处的两根竹竿说:“王书记不但给我们送水,安排军医给生病的群众瞧病,安排军医来消毒,还安排放映队来放了好几场电影。说心里话,要不是王书记伸出援手,我在这儿的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做。”
老王长期在乡镇工作,做群众工作有一套。
叶书记点点头,沉吟道:“都已经八月八号了,再过二十天孩子们就开学,不能因为洪水让孩子们上不了学。我回头跟王书记说说,看能不能安排人送几顶大帐篷过来,给孩子们搭个临时学校。”
“谢谢叶书记。”
“还是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叶书记不敢再跟负责这个安全台的女干部聊了,此情此景看着让人难受,想做的事太多,可启东的力量终究有限,离这儿又那么远,能做能帮到的并不多。
他穿过一排窝棚,跟好奇地看着他的灾民们点头打招呼,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小孩迎来上来,不禁蹲下身问:“小朋友,叫什么名字?”
“王军军。”
“今年几岁?”
“八岁。”
“上几年级了?”
“一年级。”
叶书记轻拍着小家伙晒的黝黑的肩膀,笑问道:“王军军同学,你有什么理想,长大了想做什么?”
小家伙见大干部来了居然没带慰问品,不免有些失落,扑闪着大眼睛想了想,抬起胳膊指指招工广告牌方向,得意地说:“去启东打工!”
第697章 老丁的担忧
放暑假,小朋友去同样有小朋友的亲戚家玩也是启东传统。
浔浔最喜欢来江边玩,因为叔叔、婶婶对他特别好,每次来玩都有好吃的,甚至给买新衣裳。
季小红知道小叔子带队去湖北抗洪了,这段时间启东电视台天天播,也知道韩向柠很忙,一直没让浔浔来。
但设在开发区的启东职中海员培训班要开班了,她没想过当海员去跑海船,国内的海船也不需要女海员,只想跟婆婆一样考个内河船员证书,好上船跟韩申团聚,就带着浔浔来了开发区。
韩向柠见张兰这些天也一直把许媛带在身边,干脆把菡菡从市区接了过来,让三个小孩一起玩。
港监处办公楼够大,有会议室、活动室,可以让浔浔和媛媛在会议室做作业。做完作业送他们去启东预备役营的营区,请三河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丁所帮着带会儿,甚至可以送三个孩子去龙港米业,请老章帮着照看。
一转眼又到了下班时间。
张兰骑着小摩托赶到港监处,乘电梯来到处长办公室。
韩向柠刚忙完,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笑问道:“晚上是回市区还是回家?”
“当然回市区了,不然我来找你做什么。”
“又要搭我们的顺风车?”
“坐不下?”
“挤挤能坐下,反正你是公安,交警要是查超载,我们就把你推出去。”
“这一路上不怎么查。”
海关宿舍的条件比启东城区的房子都好,张兰调到水上分局之后一直以海关家属区为家。
年近三十,韩向柠担心发胖,想保持身材,能走楼梯就不乘电梯。
张兰一边跟着韩向柠下楼,一边好奇地问:“柠柠,你嫂子真打算跟韩申一起去跑船?”
“这很正常,他们不能总是分居。”
韩向柠掏出手机看了一眼时间,解释道:“三兴家纺城的生意没以前那么好做,这两年来了好多浙江老板,不但来开店还来开厂,竞争太激烈。
我嫂子又不像咸鱼的大舅二舅家里有厂,她就是个中间商,价格上拼不过人家,赚钱越来越难,门面的租金反而在涨,与其天天呆在市场没什么生意,不如上船跟大哥团聚。”
张兰追问道:“跑船能赚钱吗?”
“跑船还行,但很辛苦。”
“咸鱼他爸他妈今年赚了多少钱。”
“上半年赚了二十多万,但真的很辛苦,没日没夜的,有家都顾不上回。”
“你嫂子上船,浔浔怎么办?”
“她爸她妈帮着带,她在三兴买的商品房打算卖掉,只是三兴的房子不值几个钱。”
想赚点钱是真难,谁都不容易。
韩向柠想想又说道:“我姐不是调上海去了么,我姐夫抗完洪也要调到上海打捞局,冬冬的奶奶又在上海开粮油店,虽然是小本买卖但生意挺好,我姐和我姐夫不想让冬冬的爷爷再跑船,想让冬冬的爷爷也去上海。”
张兰跟韩向柠一样羡慕韩宁和张江昆两口子,感慨地说:“一家人都去上海,挺好。”
“但这么一来我家让给冬冬爷爷的旧船就没人开了,我嫂子的弟弟想接手,但光靠季小军一个人不行,所以我嫂子的弟媳也不打算再批发床上用品了,跟我嫂子一起来参加培训,等拿到船员证书就跟我嫂子一样上船。”
“韩申这些年也真的,兜兜转转,搞到最后还是要跑船。”
“航运公司出来的人都这样,林小慧和林玉珍够有钱吧,可她们的父母上岸不习惯依然在跑船甚至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