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93节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第93节(2 / 2)

林思危跟着谢宝生去了一趟银行,见过了负责放贷款的副行长。副行长表示,学校要贷款没有问题,不过实践中心不是独立核算的企业,不能以实践中心的名义申请,需要粮校出面。

独立核算,这是横在目前实践中心向校办工厂转变的一道坎。

但据林思危的记忆,中央下政策应该快了,所以她最近天天热衷于翻报纸,看国家出了哪些新政策。

不得不说,这真是万物生长的年代,报纸上常常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新闻,放在后世看,皆是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一举改变历史进程的转折。

所以银行一回来,她连水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赶紧问庞建萍要今天的报纸。

庞建萍也摸熟了林思危和吴山海的工作习惯,比如最近吴山海带课多,每天课程需要的配件她都会提前准备好,比如林思危最近特别关心报纸新闻,她就会踩准上午邮递员来送报纸的点,第一时间去传达室把需要的几份报纸都薅走。

没办法,谁让粮校也不福余,做不到人手一报,尤其实践中心这种边缘部门,去晚了就拿不到自己喜欢的报纸。

“《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晋陵日报》,对了,今天还有《参考消息》。”庞建萍将报纸一份一份献宝似的,放在林思危桌上。

“谢谢啊。”

林思危的手伸向《参考消息》。这是这个年代唯一能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林思危每次翻阅,都有一种后世林总在上网的感觉,仿佛是一扇打开的窗,窗外是或精彩或严峻或向好又或纷争不断的世界。

但今天不知为何,她有一种预感,似乎可以放一放,先看其他?

她缩回手,翻开《人民日报》,一版一版,从版头到中缝,仔细看着一个又一个标题。

突然,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条简讯。

“□□批准教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请示》和《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暂行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地把它作为勤工俭学的重要基地。讲究经济效益,但以育人为根本目的。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经济独立核算。”(注1)

校办工厂要恢复了!

“吴老师!”她激动地喊。

吴山海听到她召唤,第一时间跑过来,庞建萍不知何事,但听得出林思危语气中的激动,也跑过来。

“你看这个新闻!”她将报纸递到吴山海手里,“就这条,勤工俭学的。”

吴山海迅速看一眼,他也看懂了,并且抓住了重点。

“企业化管理,经济独立核算!咱们实践中心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第121章 阳光

虽说报纸上是这么讲的, 但实际上要如何操作,绝不是短短一条简讯能说得清。

林思危立刻带上报纸去找谢宝生。

谢宝生大喜过望,说这政策来得也太及时了, 当即摇了个电话给省轻工厅。轻工厅那边接电话都笑了, 说我们去开会的同志刚到家,人还没坐稳呢, 你就来电话,看出来你们很急了。

谢宝生回答得特别干脆:“我们要争当全省第一家恢复校办工厂的学校。”

不得不说,谢校长也是深谙官场经营之道。你跟上头说什么想发展壮大实践中心, 想为粮校师生谋福利之类的,上头虽然也会支持,但不会那么迫切。

但你说要争当“全省第一”, 那简直戳中了领导的心窝子。

要知道领导上面还有领导, 上级上面还有上级, 汇报工作时, 说一万种具体工作, 都不如一句“某方面做到全省第一”这么具有冲击力。

果然轻工厅那边立刻表示, 他们大力支持, 立刻联系晋陵市轻工局协助办理,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将实践中心的校办工厂资质给申请到手。

至于其他行业的其他学校,轻工厅也是很有把握, 说有几家校办工厂已经很具规模, 一直没有关停过,所以不存在“恢复”二字,其余的学校, 他们要等各省厅开完会,拟出意见通知, 再下发到各市和直属学校,然后再筹备……

这怎么跑得过粮校。

得到省厅的支持,粮校这边立刻行动。其实之前林思危已经模拟过无数遍,各种手续资料早就准备了不少。

校办工厂的厂名也早就商量好了,“良效食品加工厂”。听着不够霸气,但这年头的厂名都这样,主打一个质朴和直白。至于食品加工厂里还生产锤子,似乎也没人管。

林思危对“全省第一”这个事也很在意,不仅领导需要一个亮眼的成绩,她也希望校办工厂能有个亮眼的起点。

由于资金所限,良效食品加工厂注定起步规模很有限,但是,场地可以扩大、产品可以丰富,历史却需要有可供记忆的华彩。

她一趟一趟地跑银行,跑市里各个部门,有时候和谢宝生一起,有时候就她单枪匹马,甚至还去了一趟省城。

将营业执照拿回学校的那一天,谢宝生都惊呆了。

一星期。

前后竟然只花了一星期,良效食品加工厂的营业执照就到手了。

省厅来了电话,祝贺之余,很确定地告诉谢宝生,良效食品加工厂确定是全省第一家恢复资质的校办工厂。他们要立刻写工作汇报,发到省报去。

良效食品加工厂有了自己的账户,之前的专款、营收结余、小金库等等收入,全部归到账户上,也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校党委找实践中心的三个人一起开了个会,谢宝生目前是粮校一把手,食品加工厂的负责人也是他。但党委成员都清楚林思危和省厅以及市里的关系,也知道林思危派到实践中心,就是奔着以后的校办厂负责人去的,于是会议上确定,林思危负责厂里的日常工作,谢宝生和校党委监督和主管。

然后谢宝生还说了句很大度的话:“真开厂了,你们三个也不够用,招工的话你们自己根据生产需要来,费用由厂里自己承担。别的我不管,厂子不能亏钱,现在五月份,年底我要看到盈余。”

吴山海挠了挠头,觉得这要求也不低啊。哪有投资厂子,当年就要有盈余的。

但他不敢说,因为他知道林思危敢想。

果然林思危笑道:“一定可以的。生产设备吴老师这边已经联系了几家,重要的是产品,只要产品足够份量,年底盈利不是问题。”

不过她心里也有小算盘,别看现在大家心往一处使,省厅拨款,学校给钱,回头还可以去银行贷款,这是因为现在行行都在起步阶段,大家只想着将事情做起来。

等以后事情真做起来,这厂子办大了,产品名声打响了,各种利益纠葛就会出现。

她看过近代那些企业家的发家史,很多依靠校办厂或者乡镇企业发家的,等厂子上了规模之后,无一例外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厂子的归属问题。

最新小说: 穿越慕容复,多子多福 她靠玄学直播居然爆红了! 医途巅峰 刚出狱,美女总裁赖上我 洪荒:从巫族小兵开始,捡词条成为盘古 出狱后,我打造盖世豪门 剪不断的三角恋 师尊他总想渡我成劫 与尔同昭旧时雪 召唤最弱?开局召唤SS级潜力教廷圣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