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
“哦呵呵……”小闺女儿抖着小肩膀笑了起来。
胡美仁与顾建安互相看了一下,又跟着笑了起来。
晚上给小闺女儿收拾衣裳的时候,从她衣服里面就掉出一个黑窝窝头的。
她用手捏了捏,已经很干了。“是早上妈做的掺了黑芝麻粉的软窝窝,现在都干了。”
顾建安眼圈突然红了,声音有点哽咽。“她可能怕饿。”
“睡。”小闺女儿已经躺进小被子里,舒服地眯起了眼睛。
被褥是妈妈给缝的新的,小背心小裤裤都是妈妈给做的新的。
胡美仁看了眼高兴的小闺女,又想到自个儿那个留在上辈子的闺女。
大概那个男人,跟顾建安一样的吧,很疼爱闺女。
好好地把闺女好好养大。
不过以那个男人的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睡。”小闺女儿提醒胡美仁赶紧睡觉。
胡美仁上了炕后,就拉了灯,顾建安爬到了帘子的那头。
他躺进被子后,轻声地说道,“过段时间,就有大房子住了。”
“有个事儿你还要注意一下。”
胡美仁一下就明白了。“林秀荷”
“这个女人不会消停的。”
要不然,就不会出现姓钟的给送来的信。
胡美仁没有把信看完,实在是信写的太肉麻了。
顾建安看完了,里面已经写了他约到了钱家的小子,那小子对自己能做出一份事业还是很有信心的。
虽然顾建安跟钱家的人刚认识,但这家人确实不错。
而且他们家以后的豆腐坊,还是要通过钱家饭馆打开销路呢。
与此同时,在家里的胡进社平时这个时候早睡了。
现在却跟媳妇徐向红说起了豆腐的事。
“我总觉着吧,咱闺女才是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我做了那么多年的豆腐,吃了那么多豆腐,什么味道的都有的。可咱闺女随便整两个豆腐的菜,就让老钱立马拍板,说以后天天给他们送两板豆腐。”
“以前他们家最多要半板豆腐,偶尔帮人做席,才会要个一两板儿。”徐向红把这些事儿记得可清楚了。
“现在天天要啊,真的有那么多人吃豆腐吗?”
“一个是大酱烧豆腐,一个是酱茄子,这才一天功夫,几乎每桌都点。”
胡进社今天回来晚了许多,就是站在钱家饭馆门口看了好长时间。
“以前也没觉得下馆子能比在家里的饭好多少的,现在发现还真不一样。”
“我听咱闺女说,下馆子都是吃自家做不出来的那个味儿的。”徐向红又把胡美仁夸了一通。
“现在乡里的厂子也越来越多,肯定下馆子的人越来越多。”
胡进社翻了个身,心里就没像现在这么踏实过。
“难道咱家也要翻身了吗?”
他们俩口子因为激动,晚上没睡,连夜做了不少豆腐。
比平时还要多了几板。
胡进社跟昨天一样,把豆腐都卖完了,余下两块就准备带回去。
路过钱家饭馆时,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
看到的是钱家饭馆吃饭的人更多的,几乎每桌都点那个酱烧豆腐。
胡进社心里踏实了。
刚转身要走,竟然远远看到了村长林二皮。
林二皮极少上乡里的,也算是件稀罕事。
胡进社刚想过去打个招呼,竟然看到林秀荷带着俩个男的走了过来。
胡进社转过了脸,背对着他们。
但,他感觉到事情不对劲。
那俩男的,其中一个是姓钟的,让他在意的是另一个。
钱家的那小子。
胡进社赶紧去了钱家饭馆。
而在家的胡美仁,还有点不放心爸爸。
今天是不是把豆腐都卖了呢?
今天多做了好几板呢。
实在等着焦心,就想起了昨天那封信,她瞅了瞅在院子里跟朱民说盖房事的顾建安。
也不知道那信上又说了什么事儿?
“呵呵。”挨着胡美仁的小闺女儿,抓起一块刚出锅的软窝窝,咬了一大口。
徐向红打小就怕胡美仁吃不好,做这些东西时,总会放点糖。
徐向红做的这些吃的,很对小闺女儿的味口。
她吃得正香。
胡美仁看向她。“昨天那个人,像?*? 不像那个姓钟的?”
小闺女儿撇着嘴摇了摇头。“呵呵。”
她把手里的甜窝窝举起来,要喂胡美仁一口。
“你吃吧。”胡美仁伸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她在想那封信的事的时候,林秀荷也知道了信。
“送信?”
“你昨晚给我送信了?”
林秀荷不知道这个相好咋回事,怎么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我们不是说好今天见面的吗?”
“那有什么的?”姓钟的丁点不在意。“我就是听说这样做很浪漫。”
“信呢?”林秀荷都有点急了。
“送给你了啊。”姓钟的真一点也不懂林秀荷。“你不是不让我上你们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