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405.带着老妈打比赛【二十四】
会议室不小,会议桌却不大。
拥在陈文昌斜对面的一众外籍评委正在与翻译交流着什么。
看得出个别外籍评委对这样一份结果是感到不解的。
与部分华国评委脸上一闪而过的诧异形成了鲜明对比。
诧异与不解的区别在于前者发生在一瞬间,从处理信息到会心一笑只需短短一两秒。
而后者则会聚焦在持续的困惑状态,或可能是遇到了认知受阻。
诺瓦克此刻便是如此状态,他对01号选手的得分细则感动非常奇怪。
如果他没有看错,01号选手一共拿到了六个满分。
他不可能看错,就算他不懂汉语、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他也能从01号选手的评分表里看到六个被标记红色的数字。
在场每一位评委都清楚这红色数字代表,它代表满分。
本届比赛设置的满分上限是十分,本轮c组选手一共拿到了六个满分。
只用再把目光挪一挪,便能两三眼从投影仪上数出十五个红色的数字。
21名评委,15名选手,去除5个师生回避评分,一共采集有效分数310个。
310个有效分数之中,只有仅仅15个满分。
01号选手车琳一人独自拿到6个满分,剩下的9个满分别在他三位选手身上。
第一名,13号肖景宸,获得3个满分。
第二名,09号孙文君,获得2个满分。
第三名,05号何家明,获得4个满分。
第四名,01号车琳,获得6个满分。
没错。
来自蓉城音乐学院的陈文昌教授没有看错。
来自圣彼得堡的年轻毛哥没有看错。
来自克拉科夫的卡塔日娜夫人没有看错。
来自冈山的吉川健先生又推了推眼镜。
就连华沙来的亚历克斯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曾两次担任肖邦大赛艺术总监的他,都为眼前的比分感到不解。
为什么不解?
因为真没见过。
哪怕是1980年那届的第三轮晋级名单分数表都没这么离奇。
最高分-2,最低分-2,指导教师不打分原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采用四舍五入原则,所有选手的最终成绩如下。
第一名,肖景宸,平均分9.71,最高分10,最低分8.8。
第二名,孙文君,平均分9.62,最高分10,最低分8.9。
第三名,何家明,平均分9.53,最高分10,最低分8.6。
第四名,车琳,平均分9.50,最高分10,最低分8.5。
第五名,陈雨桐,平均分9.45,最高分9.85,最低分8.7。
第六名,唐浩然,平均分9.42,最高分9.9,最低分8.6。
第七名,赵心怡,平均分9.38,最高分9.7,最低分8.8。
第八名,韩雪晴,平均分9.35,最高分9.6,最低分8.65。
第九名,徐天宇,平均分9.31,最高分9.65,最低分8.6。
第十名,杨若琳,平均分9.28,最高分9.4,最低分8.65。
第十一名,李若曦,平均分9.25,最高分9.35,最低分8.7。
第十二名,刘羿袁,平均分9.2,最高分9.45,最低分8.5。
第十三名,冯俊杰,平均分9.18,最高分9.4,最低分8.4。
第十四名,吴雅婷,平均分9.15,最高分9.3,最低分8.45。
第十五名,黄思睿,平均分8.85,最高分9.25,最低分8.5。
占有全部满分四成数量的01号选手,在大多数评委将最低分控制在8.6的情况下,还能够得到8.5的低分。
甚至连续出现重大舞台事故的03号选手冯俊杰的最低分才不过8.4。
当然,评分表上一切都很清楚。
给冯俊杰打出8.4分的评委是来自通音附中的钢琴教研室主任周丽华。
而给车琳打出8.5分的评委是来自江音钢琴系教授徐建彬。
两个低分并非出自同一评委之手。
再仔细看看,没有哪个评委的分数给得很离奇。
来自香港演绎学院的键盘研究院院长陈大为给出的所有分数区间都在9到9.3之间。
来自西音附中的青年钢琴教师则是普遍给出了较高分数,在9.5与9.9之间。
虽然单看两名老师给出的分数在分值上差距较大,但录入总成绩之后对每名选手的最终排名不会出现较大影响。
多数评委给出的评分都大抵如以上两位评委。
没有出现某位评委集中给某一部分选手打高分,给另一部分选手打低分。
要说能够一眼引起众人注意的评分只有同来自俄国的伊万诺夫,这位老毛哥给第四名01号选手车琳打了10分。
出自他手下的第二高分则是给到了第五名陈雨桐,9.8分。
而获得总平均分前三名的肖景宸、孙文君、何家明,分别从伊万诺夫只拿到了9.7、9.65,以及9.5。
换言之在老毛哥的排名中,01号车琳选手才应该是第一名,第二名是陈雨桐,随后才是肖景宸三人。
没有任何问题,就如李安所说,每一名评委都有自己的评分系统。
这来自不同的个人经历和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等等。
有人吃饭用刀叉,有人吃饭用筷子。
有人喜欢疾风骤雨般的触键,有人喜欢主题连贯的强弱分句。
有人喜欢新颖风格,有人是学院派的忠实守护者。
所以也就是把这样一群评委聚集在一起,才能显得比赛看起来更加客观公正,让钢琴比赛更加彰显魅力。
而也正是这些人看起来没有任何问题的评分,让拿到六个满分的选手止步本轮。
如果再细数一下这六个满分的背后,会发现更令人玩味的东西。
01号选手的六个满分构成中,有四个来自国外评委,两个来自国内评委。
四名国外评委中,两人的职业为大学教授,另外两人的职业为钢琴演奏家。
当然,此刻坐在会议室现场的21位评委都可以被称为钢琴家。
前提是要淡化钢琴家的职业属性。
现场仅有的两名钢琴家都把满分给到了01号选手身上。
不得不佩服斯拉夫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也不得不佩服音乐这种东西的魅力,
一个俄国人和一个波兰人,他们竟然在一名十三岁半的华国少女身上找到了共鸣。
和他们一起找到共鸣的还有两位华国评委。
这两位华国评委岂能是等闲之辈?
简单来说就是燕京的魏三碗和津门的李庆。
在各自的底盘,他们一个是大哥,一个是二哥。
这就是让蓉城三哥陈文昌五味杂陈的一个小原因。
看到连赵韦林都给车琳打了满分,陈文昌感到非常后悔。
他干嘛当时犹豫那么多,他就给车琳打一个满分又如何!
他明明认为车琳的表现在他这里能配得上一个满分,他明明给所有选手都打了他认为最公正的分数。
可他最后还是只给了车琳9.9分。
因为他来自蓉城,车琳也来自蓉城,虽然他不是车琳的老师,但是外界都知道他和老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魏又是李安最得意的学生,车琳又是李安最得意的学生。如果他给了车琳满分,无异于在外界就等同于老魏坐在这里给了自己的徒孙满分,李安给了自己的徒弟满分。
这种连带的打分在其他地区院校出现他管不着,但是在蓉城就是不行。
陈文昌在乎的真不是自己的名声,他在乎的是他们蓉城钢琴界在外人面前的声誉,年底的小金钟就要在蓉城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