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指着大棚东侧,“明儿个我在大棚外头搭个遮阳棚儿,垒个灶台,往后咱就在这儿开伙。”
老李皱眉道,“老二,你这是不打算回家啦。”
“家肯定是要回的,不过,在田地里吃肉喝酒,也挺爽。”李哲用人都是母亲和嫂子做饭,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李哲也不好意思。
李酒缸眼前一亮,“老弟呀,还是你脑子转得快,这田地里也没人管着,咱老爷们喝酒也痛快。振华叔,你说是不?”
老李尴尬的笑了,他哪听不出李酒缸话里有话。不过,对方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要是王秀英不在旁边,他确实能多喝几盅,是个好地方。
“老弟,这工钱俺本来是不想要的,但振华叔都拿了,俺再推脱就显得假模假式。”李酒缸把腰带提了提,“俺寻思饭钱不能你一人担,大伙儿凑份子咋样?”
李志强笑道,“俺爹今天没喝酒,这话在理儿。”
李酒缸抬脚就踹,“滚犊子,一天天没大没小的。”
“俺也赞成。”赵铁柱一个光棍汉,也不乐意开伙,巴不得跟着吃口热乎的。
李哲不在乎这点饭钱,但也没有驳了大家的好意,重在参与嘛,“这样吧,饭还是我管,谁家有了好酒好菜就添个盘。”
李酒缸一挑大拇指,“这主意靠谱。”
王建军拿草棍儿比划大棚空地,“哲子,黄瓜苗才占半拉地,剩下这几分打算种啥?”
“再补茬黄瓜,捎带种点西蓝花。”前两天,李哲就已经着开始浸种、催芽,等种子露白就可以种植了。
老李砸吧了砸吧嘴,“再种一茬黄瓜好,咱也摸着门道了,可那西蓝花是个啥物件?”
赵铁柱挠着下巴,“俺跑车时听人说过,好像是外国人吃的稀罕菜,金贵得很。”
“西蓝花确实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营养丰富,不光是外国人爱吃,城里那些讲究人也喜欢。”西蓝花种子现在不多见,县城供销社根本没有,还是李哲在京城崇文门菜市场买的。
老李直摇头,“那才几个人,要俺说不如种西红柿,老百姓都爱吃。”
李酒缸也赞同道,“可不咋的,大冬天要是能吃个西红柿拌白糖,美着呢。”
“爹,我也想种西红柿,但西红柿不能和黄瓜混种在一个大棚里,容易招病害。”
李哲心里清楚,这个年代吃西蓝花的人少,可冬季菜价高,老百姓也就是偶尔尝个鲜,赚的就是那群涉外圈子的钱。
“胡沁,俺种了半辈子地了,咱家菜园子里的黄瓜和西红柿都挨着种,也没听说不能一起种的。”
“爹,我这封闭大棚,跟你那露天种植两码事,再说咱家那两分菜地自家吃,哪在乎收多收少?”
老李一琢磨,也有些道理,“嘿,要真是这样,这种植蔬菜大棚的门道还挺多。”
“咕噜……”不知谁的肚子响了一声。
干了一下午的农活,大家都饿了。
老李站起身,拍了拍裤腿,“歇够了,咱回家吃饭。”
……
天蒙蒙亮,李哲扒开浸种的粗布包,西蓝花和黄瓜种子都冒了白尖儿。
西蓝花种子只培育了一部分,它的采收期短,适合分批下种。
有大棚,育苗的方式简单了很多,大棚就是一个巨型育苗器,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光照,为蔬菜提供稳定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