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大铁锅咕嘟的是棒子吧?喷香!”挎竹篮的京城大妈凑近拖拉机,鼻子耸动着。
李哲麻利儿撕开玉米皮,“大妈瞅瞅,我们赶早现掰的,露水珠儿都没干呢。”
“怎么个卖法?”
“六分一穗儿。”
“嗬!你这卖法倒是新鲜,别人都是论斤称,你这论个卖。”
“我们是廊方大营村农户,不指着这个营生。现在这个时节正是鲜嫩,掰了一些玉米拿出来卖,让咱京城老百姓尝个鲜。
过了这几天,玉米粒就变硬了,想吃也吃不着了。您来得早,可以捡大个的挑,都一个价。”
“那也不便宜呢,五分一个吧,行的话,给我来六个。”
“我们刚出摊,您是第一个客人,算是开门红,就给您个优惠,离了这摊我可不认。”
大妈笑了,“放心吧,旁人问我,就说是六分一个。”
大妈在车斗里扒拉棒子,李哲也不拦着,摊儿越冷清越没人,聚起堆儿买卖就旺,就跟后世的雇人排队是一个道理。
果不其然,大妈刚把挑好的玉米装进筐里,结了账,穿的确良的大姐就探过头,“煮熟的怎么卖?”
“一毛钱一个。”
“哎哟喂,咋这么贵呢?”
“大姐,生玉米便宜,六分钱一个,您家里有孩子可以蒸着吃,健脾胃。”
戴前进帽的老头背着手过来,“你这棒子真嫩?别是糊弄人?”
“又鲜又嫩,不好吃不要钱。”
老头哼道,“你小子不实在,我今天买回家,要是咬不动,明天你跑了,我去哪找你?”
李哲从锅里捞出一根玉米,用水果刀切成几段,分给旁边的路人,“新摘的玉米,免费品尝,不好吃不要钱。”
李哲又对着老头问,“大爷,味道咋样?我没玩虚的吧?”
老头用手指将玉米一粒粒掰开下来,扔进嘴里,“还不错,给我来五根。”
“得嘞!三毛钱,您老自个儿挑!”
大姐说道,“我们家人多,给我来十根。”
“您是六毛钱,我再开一袋新的,让您捡大个的挑。”
大姐笑了,“小同志会办事,生意差不了。”
“给我也来五根生玉米。”
“我家人少,两根卖吗?”
“几根都行,一根也卖。”
周围聚的人多了,李哲一个人忙不过来,“柱子,帮着吆喝,爹,你收钱。”
“好好。”老李接过零钱,数了数,心中诧异,才这么一会就卖一块多了!
他有些不敢相信。
“新掰的棒子哟……”赵铁柱起初还红脸,喊了几句,开了嗓子,也就没那么扭捏了。
崇文门菜市场始建于1976年,与东单、西单、朝内菜市场并称“京城四大菜市场”,作为京城重要的“菜篮子”之一,不仅商品种类丰富,客流量也是极大的。
煮熟的嫩玉米香气飘了老远,拖拉机旁边围满了人,根本不用赵铁柱叫卖,周围的客人就源源不断的聚了过来。
一开始李哲招呼客人,父亲收钱,但后来根本忙不过来,这个问,那个挑,顾了这个,顾不上给那个。
后来,三个人干脆一起卖,各自收各自的钱。